史书体例 [ shǐ shū tǐ lì ]
史体 [ shǐ tǐ ]
史书的编写体裁。我国过去的史书分编年、纪传、纪事本末三种体裁。唐 刘知几《史通·序例》:“文兼史体,状若子书。”
清史稿 [ qīng shǐ gǎo ]
书名。由清史馆编写的清代历史未定稿。比照正史体例分纪、志、表、传四部分。但因匆忙付梓,致使体例不一,繁简失当。
发凡言例 [ fā fán yán lì ]
发凡:揭示全书的通例。分类举例以说明书的体例。
史通 [ shǐ tōng ]
书名。唐代刘知几撰。二十卷。分内外篇,内篇论史家体例,外篇述史籍源流,为我国最早的史学理论书。清代浦起龙有《史通通释…
史例 [ shǐ lì ]
(一)、史书的体例。《左传·隐公七年》“凡诸侯同盟,於是称名”唐 孔颖达 疏:“丘明 采合旧语以发明史例。”唐 刘知…
新元史 [ xīn yuán shǐ ]
书名。民国柯劭忞撰,二百五十七卷。分本纪二十六、表七、志七、列传一百五十四。体例严谨,远出旧史书之上。为二十五史之一…
发凡起例 [ fā fán qǐ lì ]
发凡:提示全书的通例。指说明全书要旨,拟定编写体例。
义例 [ yì lì ]
(一)、阐明义理的事例。(二)、著书的主旨和体例。
艺文志 [ yì wén zhì ]
也叫经籍志。中国纪传体史书中记载图书目录部分的专用名称。《汉书》开创了根据官修目录编制艺文志的先例。其后,《隋书》《…
纲目体 [ gāng mù tǐ ]
中国 编年体史书体裁的一种。其体例为以大字提要称纲,小字叙事称目。每一历史事实纲目清楚,颇便查检、阅读。该体裁始于 …
起例发凡 [ qǐ lì fā fán ]
指说明全书要旨,拟定编写体例。
正史类 [ zhèng shǐ lèi ]
正史类为中国图书分类四分法中史部的类别。凡由皇帝钦定为正史的史书,以及和他们有关的注疏、音义等书均属之。如[史记…
例言 [ lì yán ]
◎ 例言 lìyán[introductory remarks;general rema…
正史 [ zhèng shǐ ]
指官修的纪传体史书,如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等二十四史
别史类 [ bié shǐ lèi ]
别史类为中国图书分类四分法中史部的一个类别。凡介于正史与杂史之间的史书入此类,例如〔逸周书〕、〔东观汉记〕等。 …
凡例 [ fán lì ]
也叫发凡。书籍正文前说明编著体例的文字。
本末体 [ běn mò tǐ ]
即纪事本末体。以历史事件为纲的史书体裁。
编年体 [ biān nián tǐ ]
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,按年、月、日编排史实。如《春秋》、《资治通鉴》等就是编年体史书。
名例 [ míng lì ]
(1).著述的体例。 晋 范宁 《<穀梁传集解>序》:“於是乃商略名例,敷陈疑滞,博示诸儒同异之説。” 杨士勋 疏:…
别史 [ bié shǐ ]
编年体、纪传体以外,杂记历代或一代史实的史书。
编年类 [ biān nián lèi ]
编年类为中国图书分类四分法中史部的一个类别,凡是以编年体裁编成的史书均属此类。如〔战国策〕、〔吴越春秋〕等。 …
记言 [ jì yán ]
记录言论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古之王者世有史官,君举必书,所以慎言行,昭法式也。左史记言,右史记事,事为《春秋》,言…
纪事本末类 [ jì shì běn mò lèi ]
纪事本未类中国图书分类四分法中史部的一个类别,凡用纪事本末体编撰的史书属此类,例如〔通监纪事本末〕、〔三朝北盟会…
科例 [ kē lì ]
犹条例。《汉书·何武传》:“欲除吏,先为科例以防请託。”《南史·顾顗之传》:“论妻伤夫,五岁刑,子不孝父母,子弃市,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