押班 [ yā bān ]
(一)、百官朝会时领班,管理百官朝会位次。唐 制,以监察御史二人任其事。宋 制,由参知政事、宰相分日押班。《新唐书·…
省官 [ shěng guān ]
(一)、宋时称馆职及内侍之押班、都知。(二)、裁减冗官。
内侍押班 [ nèi shì yā bān ]
帮班 [ bāng bān ]
代替别人上班。《红楼梦.第九三回》:「今日又是老爷的帮班,请老爷只管去。赖大来了,叫他押着,也别声张。」
内侍省押班 [ nèi shì shěng yā bān ]
压解 [ yā jiě ]
押送;押运。
钱纲 [ qián gāng ]
输送钱币的纲运。宋 司马光《涑水记闻》卷十六:“三班使臣 王永年 者,宗室之壻。自南方罢官,押钱纲数千緡诣京师。”
老嬷 [ lǎo mā ]
年老的女仆。《喻世明言.卷九.裴晋公义还原配》:「几个押班老嬷和养娘辈,簇拥出如花似玉的黄小娥来。」也称为「老妈」、…
起解 [ qǐ jiè ]
旧指押送犯人。解(jiè):押送。
当典 [ dàng diǎn ]
当押和典押。亦指当铺。
押契 [ yā qì ]
(一)、抵押契约。(二)、定约押租。
画押 [ huà yā ]
旧时在公文、契约或供词上画花押或写“押”字、“十”字,表示认可:签字画押。
扣押 [ kòu yā ]
拘留;扣留:扣押人质。扣押赃物。
典质 [ diǎn zhì ]
典押。以物为抵押换钱,可在限期内赎回。
移解 [ yí jiě ]
把犯人从原关押的地方押送到另一个地方。
当票 [ dàng piào ]
当铺所开的单据,上面写明抵押品和抵押的钱数,到期凭此赎取抵押品。
质累 [ zhì lèi ]
(一)、犹抵押。(二)、指作抵押的人质或物品。
捻泛 [ niǎn fàn ]
耍花样。《水浒传》第二一回:“﹝ 宋江 ﹞便起身要下楼,吃那婆子拦住道:‘押司不要使这科分。这 唐牛儿 捻泛过来,你…
画敕 [ huà chì ]
画押。 清 顾炎武 《日知录·押字》:“是则以亲署为押,已见於 三国 时矣。”原注:“ 南北朝 谓之画敕。”
转韵 [ zhuǎn yùn ]
指一首诗词中间由押某个韵换押别的韵。
递流 [ dì liú ]
犹放逐。亦指把罪犯押解到荒远的地方管押。
代解 [ dài jiě ]
(一)、作为犯人的替身押走。(二)、代为押解犯人。
重韵 [ zhòng yùn ]
一首诗中,用同一个字重复押韵。如 唐 杜甫《饮中八仙歌》“船”、“眠”、“天”字并再押,“前”字凡三押。参阅 宋 王…
押差 [ yā chāi ]
(一)、担负押送任务。(二)、担负押送任务的人。
免参 [ miǎn cān ]
免除拜见。《宋史.卷一一六.礼志十九》:「然在京厘务之官例以别敕免参,宰臣押班近年已罢,而武班诸衙本朝又不常置。故今…
【词语拼音】yā bān
【词语解释】(一)、百官朝会时领班,管理百官朝会位次。唐 制,以监察御史二人任其事。宋 制,由参知政事、宰相分日押班。《新唐书·百官志三》:“朝会,则率其属正百官之班序,迟明列於两观,监察御史二人押班,侍御史顓举不如法者。”唐 李洞《题刘相公光德里新构茅亭》诗:“野色迷亭晓,龙墀待押班。”《宋史·吕端传》:“﹝ 端 ﹞虑与 寇準 同列,先居相位,恐 準 不平,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,同升政事堂,太宗 从之。”《警世通言·李谪仙醉草吓蛮书》:“李白 奏道:‘臣前入试春闈,被 杨太师 批落,高太尉 赶逐,今日见二人押班,臣之神气不旺。’”清 袁枚《随园随笔》卷二七:“韩魏公 荐 王陶,而 陶 劾 魏公 不押班以为跋扈。”
(二)、内宫女官的首领。《续资治通鉴·宋徽宗大观四年》:“冬,十月,丁酉,立贵妃 郑氏 为皇后。后,开封 人,本 钦圣殿 押班。”
(三)、伶人的领班。《隋唐演义》第八六回:“玄宗 喜其聪慧知音,遂命为押班梨园之长,时常得供奉左右……自此 李謩 更得尽传内府新声,其技愈加精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