纳币 [ nà bì ]
古代婚礼六礼之一。纳吉之后,择日具书,送聘礼至女家,女家受物复书,婚姻乃定。亦称文定,俗称过定。《春秋·庄公二十二年…
雁币 [ yàn bì ]
亦作“鴈币”。雁与币帛。古时用为聘问或婚嫁时之聘仪。古婚礼分纳征、纳采、、问名、纳吉、请期、亲迎等六礼。纳征用币,其…
入币 [ rù bì ]
犹言纳币。因婚嫁而赠送财礼。币,帛。
纳徵 [ nà zhǐ ]
即纳币。古代婚礼六礼之一。《仪礼·士昏礼》:“纳徵,玄纁、束帛、儷皮,如纳吉礼。”郑玄 注:“徵,成也,使使者纳币以…
纳征 [ nà zhēng ]
即纳币。古代婚礼六礼之一。
娉内 [ pīng nèi ]
(一)、亦作“娉纳”。古代婚礼中的问名、纳币。(二)、借指娶妻。
娉币 [ pīng bì ]
(一)、行聘礼时所致币帛财物。(二)、古代婚礼六礼中的问名和纳币。
纳吉 [ nà jí ]
古代婚礼六礼之一。纳币之前,男方卜得吉兆,备礼通知女方,决定缔结婚姻。《仪礼·士昏礼》:“纳吉用鴈,如纳采礼。” 郑…
徵币 [ zhǐ bì ]
指古代婚礼行纳征礼时男方送给女方的礼物。《后汉书·皇后纪下·桓帝懿献梁皇后》:“结婚之际,有命既集,宜备礼章,时进徵…
纳币文定 [ nà bì wén dìng ]
四字成语,旧指男女订婚。
货币地租 [ huò bì dì zū ]
封建地租形式之一。农民出售农产品以换取货币来缴纳地租。封建社会后期货币地租成为封建地租的主要形式。
关金券 [ guān jīn quàn ]
国民党中央银行于1931年5月发行的缴纳关税用的证券。全称为“海关金单位兑换券”。1942年4月,以一关金券折合法币…
聘纳 [ pìn nà ]
谓以礼娶亲。古代婚有六礼: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请期、亲迎。聘指问名,纳指纳征,亦称纳币。《淮南子·泰族训》:“待…
岁币 [ suì bì ]
(一)、旧指朝廷每年向外族输纳的钱物。宋 苏轼《富郑公神道碑》:“上命御史中丞 贾昌 朝馆伴,不许割地而许增岁币。”…
丧娶 [ sàng qǔ ]
亦作“ 丧取 ”。在服丧期间婚娶。《公羊传·文公二年》:“何讥尔?讥丧娶也。娶在三年之外,则何讥乎丧娶?”《公羊传·…
泉货 [ quán huò ]
钱币,货币。
币制 [ bì zhì ]
货币制度,包括拿什么做货币和货币的单位,以及硬币的铸造,纸币的发行、流通等制度。
泉币 [ quán bì ]
钱币,货币。
国币 [ guó bì ]
(一)、国家规定的货币。《管子·山至数》:“国币尽在下,币轻穀重。”(二)、旧指 中国 国定的银本位货币。清 宣统 …
辅助货币 [ fǔ zhù huò bì ]
在本位货币之外发行的起辅助性作用的小币值货币,如我国单位为角或分的人民币。简称辅币。
辅币 [ fǔ bì ]
辅助货币的简称。指本位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额货币。如人民币圆以下的角、分券和金属制造的硬币。
本位货币 [ běn wèi huò bì ]
简称本位币。也叫主币。一个国家法定的基本货币。是用于计价、结算的唯一合法的货币单位,具有无限法偿的效力。中国以人民币…
主币 [ zhǔ bì ]
本位货币(跟“辅币”相对)。
外汇分账制 [ wài huì fēn zhàng zhì ]
是以原币直接记账,即发生外币业务时,只用原币记账,不进行折算;当涉及到两种货币的交易业务时,则用“外币兑…
獘梗 [ bì gěng ]
以币帛祭祷。獘,通“币”。
【词语拼音】nà bì
【词语解释】古代婚礼六礼之一。纳吉之后,择日具书,送聘礼至女家,女家受物复书,婚姻乃定。亦称文定,俗称过定。《春秋·庄公二十二年》:“冬,公如 齐 纳币。”宋 苏轼《书刘庭式事》:“未及第时,议娶其乡人之女,既约而未纳币也。”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如是我闻二》:“细询始末,乃知女十岁失母,鞠于外氏五六年,纳币后始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