代罪囚妃 [ dài zuì qiú fēi ]
赭衣 [ zhě yī ]
(一)、古代囚衣。因以赤土染成赭色,故称。(二)、指囚犯,罪人。
贰负 [ èr fù ]
(一)、古代传说中的神名。(二)、喻叛贼或罪囚。
脱簪待罪 [ tuō zān dài zuì ]
古代后妃犯下重大过错请罪时礼节。
在治 [ zài zhì ]
谓被依法究诘审理。《资治通鉴·唐代宗大历十四年》:“始,皋 之遭诬在治,念太妃老,将惊而戚,出则囚服就辩,入则拥笏垂…
别室 [ bié shì ]
(1).正室以外的房间。《后汉书·明帝纪》:“遗詔无起寑庙,藏主於 光烈皇后 更衣别室。”《新五代史·杂传·刘守光》…
壶手 [ hú shǒu ]
古代临刑前桎梏死囚的一种器具。《隋书·刑法志》:“死罪将决,乘露车,著三械,加壶手。至市,脱手械及壶手焉。”
虑囚 [ lǜ qiú ]
讯察记录囚犯的罪状。虑,通“録”。《汉书·隽不疑传》“每行县録囚徒还”唐 颜师古 注:“省録之,知其情状有寃滞与不也…
杨玉环 [ yáng yù huán ]
人名。(公元719~756)唐代蒲州永乐人。晓音律,善歌舞。初为寿王瑁妃,后为女道士,号太真。入宫后,得玄宗宠幸,封…
论决 [ lùn jué ]
(一)、判决。《唐律疏议·名例·二罪从重》:“若一罪先发,已经论决,餘罪后发,其轻若等,勿论。”《宋史·刑法志一》:…
別室 [ bié shì ]
他室,另一间房舍。《后汉书.卷二.显宗孝明帝纪》:「遗诏无起寑庙,藏主于光烈皇后更衣别室。」《东周列国志.第四九回》…
衔土 [ xián tǔ ]
(1).口含泥土。 三国 魏 曹叡 《短歌行》:“翩翩春燕,端集余堂……衔土缮巢,有式宫房。” 晋 王嘉 《拾遗记·…
朝审 [ cháo shěn ]
明 清 两代由朝廷派员复审死刑案件的一种制度。始于 明 天顺 三年。每年霜降后,三法司(刑部、都察院、大理寺)把已判…
捕生 [ bǔ shēng ]
捕捉活物。指渔猎。《新五代史·梁太祖纪下》:“﹝ 乾化 二年﹞五月丁亥,德音降死罪已下囚。罢役徒,禁屠及捕生。”宋 …
梏拲 [ gù gǒng ]
(一)、古代刑具。亦以指械系。《周礼·秋官·掌囚》:“凡囚者,上罪梏拲而桎,中罪桎梏,下罪梏。”郑玄 注:“郑司农 …
藂棘 [ cóng jí ]
1. 丛生的荆棘。2. 古代拘留犯人之地。《易·坎》:“係用徽纆,寘于丛棘。” 孔颖达 疏:“丛棘谓囚执之处,以棘丛…
犯由牌 [ fàn yóu pái ]
古代处决罪犯时,公布罪状的牌子或告示。元 关汉卿《蝴蝶梦》第一折:“不能勾金榜上分明题姓字,则落得犯由牌书写名儿。”…
外监 [ wài jiān ]
(一)、唐 代奉皇帝命在外监军的宦官。唐 许浑《闻边将刘皋无辜受戮》诗:“外监多假帝王尊,威胁偏裨势不存。”(二)、…
租调 [ zū diào ]
租和调。古代的税制。《后汉书·明帝纪》:“赦 陇西 囚徒,减罪一等,勿收今年租调。”《北史·魏纪五·孝武帝》:“今岁…
会论 [ huì lùn ]
(一)、会同判决罪犯死刑。《汉书·苏武传》:“武 益愈。单于使使晓 武 会论 虞常,欲因此时降 武。”《汉书·酷吏传…
四京 [ sì jīng ]
(一)、唐 代以 长安(中京)、洛阳(东京)、太原(北京)、凤翔(西京)为四京。《新唐书·肃宗纪》:“上元 二年………
疏决 [ shū jué ]
(一)、亦作“踈决”。疏浚;开通。北魏 郦道元《水经注·河水四》:“昔者 大禹 导 河 积石,疏决 梁山,谓斯处也,…
刑罚学 [ xíng fá xué ]
刑罚学是犯罪学(criminology)的一支,其主要内容在讨论刑事处分中的囚禁和复建,以及监狱管理等。 刑罚…
付能 [ fù néng ]
犹言好容易,方才。《七国春秋平话》卷上:“大臣(苏代)下马开圣旨。公子拜毕,言曰:‘相公休罪,有他 邹 家父子国后妃…
三京 [ sān jīng ]
(一)、古代都市 西京、东京、北京 的合称。唐 以 雍州 为 西京,河南 为 东京,太原 为 北京。唐 李白《秋日于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