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山刻石 [ tài shān kè shí ]
亦称《封泰山碑》。公元前219年镌立。四面有字,其中一面为前209年所刻东行诏书及从臣姓名。原字相传为李斯手笔,工整…
石经 [ shí jīng ]
(1).刻在石上的儒家经典。 汉平帝 元始 元年 王莽 命 甄丰 摹古文《易》、《书》、《诗》、《左传》于石,此为石…
神主石 [ shén zhǔ shí ]
碑套。 明 郎瑛 《七修类稿·辩证六·泰山没字碑》:“ 泰山 有没字碑, 秦始皇 所建,今曰石表,又曰碑套,俗曰神主…
風硯 [ fēng yàn ]
风字形的砚石。宋 高似孙《砚笺》卷二:“段君璵 风砚,刻 祥符 己酉得於 铅山 观音院,名僧 令休 手琢。”参见“风…
缺画 [ quē huà ]
(一)、文字缺漏笔画。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·练字》:“汉 初,吏民上书,字谬輒劾,是以马字缺画,而 石建 惧死。…
志石 [ zhì shí ]
即墓志。放在墓中刻有死者传记的石碑。 鲁迅 《花边文学·清明时节》:“ 洛阳 邙山 , 清 末掘墓者极多,虽在名公巨…
刻辞 [ kè cí ]
镂刻于金石之上的文辞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金石刻尽 始皇帝 所为也。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 始皇帝,其於久远也如后…
魏石经 [ wèi shí jīng ]
三国 魏 齐王 正始 年间石刻的儒家经典。字为古文、篆、隶三体,又称“三体石经”。参阅 宋 王应麟《困学纪闻·经说》…
齐白石 [ qí bái shí ]
画家,篆刻家。初名纯芝,字渭清,改名璜,字濒生,号白石,又号寄萍老人等,湘潭(今属湖南)人。早年曾为木工。后以卖画、…
瓦当文 [ wǎ dāng wén ]
瓦当上所刻的文字。多用吉祥语,如“延年益寿”、“千秋万岁”之类。字体多用小篆,随势诎曲,间有方整者。 清 王昶 《金…
公生明 [ gōng shēng míng ]
《荀子·不苟》:“公生明,偏生暗”。谓公正便能明察事理。后以此三字作为官场箴规。古代府州县衙门大堂前面正中竖立一石,…
石雕工 [ shí diāo gōng ]
拼音:shí diāo gōng 名词解释: 石雕是造型艺术的一种。又称雕刻,是雕、刻、塑三种创制方法…
碑本 [ bēi běn ]
碑刻的拓本。 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谈·谈艺三·瘗鹤铭》:“今世所得碑本,不过二百字。”近义词碑帖、石本
太山石敢当 [ tài shān shí gǎn dāng ]
北方旧俗,多于村落巷口立石,刻“太山石敢当”五字,以为可禁压不祥,并云能暮夜至人家医病,因北人谓医士为大夫,故亦名之…
麻牋 [ má jiān ]
即麻纸。 清 龚自珍 《重摹宋刻<洛神赋>九行跋尾》:“ 王子敬 《洛神赋》九行,百七十六字,用麻牋写, 宋徽宗 刻…
熹平石经 [ xī píng shí jīng ]
东汉时所刻碑石经书。汉灵帝熹平四年根据蔡邕等正定经本文字的建议始刻,讫至光和六年,凡历九年而成。共刻四十六石碑,用隶…
封勒 [ fēng lè ]
封禅刻石。
刻像 [ kè xiàng ]
石刻人像。
封石 [ fēng shí ]
刻石立铭。
汉刻 [ hàn kè ]
汉 代刻石。
黄易 [ huáng yì ]
(1744-1802)清代篆刻家、书画家。字大易,号小松、秋庵,仁和(今浙江杭州)人。官济宁运河同知。篆刻醇厚工稳,…
刊立 [ kān lì ]
刻石立碑。
坛山刻 [ tán shān kè ]
指 坛山 刻石。
孝夫 [ xiào fū ]
古时丧妻者对亡妻的自称。 清 钱大昕 《十驾斋养新录·孝弟》:“又 盘门 内 西泮环巷 石井阑上,有‘孝夫某为亡妻 …
秦石 [ qín shí ]
谓 秦 代刻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