荡瀁 [ dàng yǎng ]
(一)、亦作“盪漾”。波动貌。(二)、同“荡漾”。水波上下起伏。(三)、思想、感情等起伏波动。
沆瀁 [ hàng yǎng ]
(1).水广阔貌。 晋 左思 《吴都赋》:“泓澄奫潫,澒溶沆瀁;莫测其深,莫究其广。”《文选·郭璞<江赋>》:“极望…
竹养 [ zhú yǎng ]
见“竹瀁”。
旷样 [ kuàng yàng ]
见“旷瀁”。
混瀁 [ hùn yǎng ]
犹滉瀁。水大无边貌。
晃漾 [ huàng yàng ]
亦作“晃瀁”。光影摇动貌。
玄丽 [ xuán lì ]
指神女。 汉 陈琳 《神女赋》:“望 阳侯 而瀇瀁,覩玄丽之軼灵。”
槃委 [ pán wěi ]
盘绕屈曲貌。《后汉书·马融传》:“瀇瀁沆漭,错紾槃委,天地虹洞,固无端涯。”
北渚 [ běi zhǔ ]
北面的水涯。《楚辞·九歌·湘君》:“鼂骋騖兮江皋,夕弭节兮北渚。” 王逸 注:“渚,水涯也。” 汉 张衡 《南都赋》…
赤烈 [ chì liè ]
谓酷热。清 方薰《踏塘车》诗:“去年踏塘车,田中赤烈飞黄沙。今年踏塘车,田中滉瀁多鱼虾。”
漭漾 [ mǎng yǎng ]
广大貌。《后汉书·明帝纪》:“汴 流东侵,日月益甚,水门故处,皆在 河 中,漭瀁广溢,莫测圻岸。
解桎 [ jiě zhì ]
比喻摆脱束缚。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勖学》:“大川滔瀁,则虬螭羣游,日就月将,则德立道备,乃可以止梦乎 丘 旦 ,何…
莽瀁 [ mǎng yǎng ]
辽阔广远貌。 章炳麟 《五无论》:“嗟乎,莽瀁平原,入其域而视之,始见土地,次见人民,乌睹所谓国家者?”
恐耸讋慄 [ kǒng sǒng zhé lì ]
害怕得发抖。唐谷神子《博异志补编·吕乡筠》:“抽笛吹三声,湖上风动,波涛沆瀁,鱼鱉跳喷,乡筠及童僕恐耸讋慄。”
荡荡 [ dàng dàng ]
(一)、浩大的样子:浩浩荡荡。(二)、空旷的样子:空荡荡。
恐耸詟栗 [ kǒng sǒng zhé lì ]
害怕得发抖。唐谷神子《博异志补编·吕乡筠》:“抽笛吹三声,湖上风动,波涛沆瀁,鱼鱉跳喷,乡筠及童僕恐耸讋慄。”
逛荡 [ guàng dang ]
(一)、游荡。(二)、晃荡。荡(dang)。
激荡 [ jī dàng ]
(一)、因受冲击而动荡:海水激荡。感情激荡。(二)、冲击使动荡:激荡人心。
浮荡 [ fú dàng ]
(一)、飘荡:歌声在空中浮荡。小船在湖中浮荡。(二)、轻浮放荡:生性浮荡。
瀁瀁 [ yǎng yǎng ]
动荡;荡漾。
浩唐 [ hào táng ]
浩荡;放荡。
摇兀 [ yáo wù ]
摇荡;飘荡。
風臺 [ fēng tái ]
指敞露透风的台榭。唐 韩愈《和崔舍人咏月二十韵》:“风臺观滉瀁,冰砌步青荧。”唐 柳宗元《行路难》诗之三:“风臺露榭…
荡然肆志 [ dàng rán sì zhì ]
荡:放荡;肆:放纵。放荡不羁,无拘无束。
流瀁 [ liú yǎng ]
流荡,荡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