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语六则 [ lún yǔ liù zé ]
八寸策 [ bā cùn cè ]
古代书写《论语》的竹简。《北史·徐遵明传》:“ 遵明 见 郑玄 《论语序》云‘书以八寸策’,误作‘八十宗’,因曲为之…
五六六七 [ wǔ liù liù qī ]
语出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。”后因以称学生。《隶释·汉成阳令唐扶颂》:“五六六七,训导若神。”
观察语句 [ guān chá yǔ jù ]
逻辑实证论把科学家所使用的语句区分为观察语句和理论语句两种。根据定义,理论语句是那些含有理论词(theoretica…
六群比丘 [ liù qún bǐ qiū ]
六群比丘 [出十住毗婆沙论] 梵语比丘。
陀罗骠 [ tuó luó biāo ]
佛教语。 印度 胜论派哲学说明宇宙万有的六原理(六谛,译为六句义)中的第一实句义,即水、火、风……九种。亦所谓万物皆…
必固 [ bì gù ]
固执,不知变通。语本《论语·子罕》:“毋意,毋必,毋固,毋我。”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嘉遯》:“隐显默语,无所必固,…
鲁论 [ lǔ lùn ]
即《鲁论语》。《论语》的 汉 代传本之一。相传为 鲁 人所传,是今本《论语》的来源之一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传《鲁论…
纭纷 [ yún fēn ]
纷纭。 清 王夫之 《读四书大全说·论语·学而篇六》:“今曰:‘先王之道,斯为美,小大繇之’,则固指教而言矣。如之何…
齿育 [ chǐ yù ]
生齿,生育。指人口兴旺。明 徐渭《会稽县志诸论·灾异论》:“夫六气调,风雨和,则年穀物繁而齿育。”
名不正,则言不顺 [ míng bù zhèng zé yán bù shùn ]
语出《论语.子路》:「名不正,则言不顺;言不顺,则事不成。」名义不正当则道理讲不通。《儒林外史.第五回》:「赵氏定要…
俎豆之事 [ zǔ dòu zhī shì ]
谓礼仪之事也。《论语·衞灵公》:「俎豆之事,则尝闻之矣。」疏:「对曰:『俎豆行礼之事,则尝闻之。』。」
过勿惮改 [ guò wù dàn gǎi ]
有过错不要怕改正。《论语.学而》:「无友不如己者,过则勿惮改。」
笑不露齿 [ xiào bù lù chǐ ]
由来笑不露齿的出处出处:《女论语》:“凡为女子,先学立身。立身之法,惟务清、贞,清则身洁,贞则身荣,行莫回头,语莫掀…
三尺之孤 [ sān chǐ zhī gū ]
指幼小的孤儿。语本《论语.泰伯》:“可以托六尺之孤,可以寄百里之命,临大节而不可夺也。”
则天 [ zé tiān ]
(一)、谓以天为法,治理天下。语出《论语·泰伯》:“巍巍乎唯天为大,唯尧则之。”汉桓谭《新论》:“尧能则天者,贵其能…
七伐 [ qī fá ]
语出《书·牧誓》:“夫子勗哉,不愆于四伐五伐,六伐七伐,乃止齐焉。”孔 传:“伐谓击刺,少则四五,多则六七,以为例。…
踰矩 [ yú jǔ ]
超越常规,不守规矩。《论语.为政》:「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。」
六论 [ liù lùn ]
(一)、指《吕氏春秋》中的《开春论》、《慎行论》、《贵直论》、《不苟论》、《似顺论》、《士容论》。《史记·吕不韦列传…
仕学 [ shì xué ]
仕官与学问。明、刘基〈送胡生诗〉:「仕学两翅,对举不可遗。」;《论语·子张》:「子夏曰:『仕而优则学,学而优则仕。』…
秋枿 [ qiū niè ]
经斩伐而复生的秋日草木。 唐 李商隐 《献相国京兆公启》:“论风雨则秋枿芬华,语霜霰则春条零落。”
咏雩 [ yǒng yú ]
《论语·先进》:“莫春者,春服既成,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 沂,风乎舞雩,咏而归。”后以“咏雩”指吟诗作赋。
得众 [ dé zhòng ]
谓得人心。《论语·阳货》:“恭则不侮,宽则得众。” 邢昺 疏:“宽则得众者,言行能宽简则为众所归也。”《后汉书·隗嚣…
八观六验 [ bā guān liù yàn ]
国君从八个方面、六种途径观察、考验人臣的方法。《吕氏春秋·论人》:“凡论人,通则观其所礼,贵则观其所进,富则观其所养…
仕道 [ shì dào ]
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子 曰:‘……君子哉 蘧迫玉!邦有道则仕,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。’”后因以“仕道”谓身逢治世则出仕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