戒勅 [ jiè chì ]
见“戒敕”。
戒敕 [ jiè chì ]
(一)、亦作“戒勅”。告戒。(二)、即戒书。
警敕 [ jǐng chì ]
亦作“警勅”。亦作“警飭”。警戒。
设粥 [ shè zhōu ]
施粥。 金 马钰 《战掉丑奴儿·自戒》词:“怜贫设粥非求报,建德如偷。”《金史·后妃传下·宣宗皇后王氏》:“后遂勅有…
甲勑 [ jiǎ chì ]
亦作“ 甲勅 ”。指重要的诏令、公文等。 唐 李翱 《右仆射杨公墓志》:“宰相 裴垍 素未知公,及 遂振 之譖,遂以…
僧达 [ sēng dá ]
1.北齐高僧,上谷李氏之子,梁武帝勅居同泰寺,北魏废帝召入邺受菩萨戒。文宣帝为之建供谷寺,又为之建定寇寺,居之,年八…
敕正 [ chì zhèng ]
亦作“勅正”。整饬;整顿。
制敕 [ zhì chì ]
亦作“制勅”。皇帝的诏令。
敕断 [ chì duàn ]
亦作“勅断”。犹裁断。
促装 [ cù zhuāng ]
谓急忙整理行装。南朝 宋 谢灵运《初去郡》诗:“恭承古人意,促装反柴荆。”宋 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七:“戒家人不许市…
训敕 [ xùn chì ]
亦作“训勅”。君上对臣下告谕、诫饬。
谨敕 [ jǐn chì ]
(一)、亦作“谨勅”。谨慎自饬。(二)、严令。
修勑 [ xiū chì ]
(一)、亦作“修勅”。整饬;整齐。(二)、整顿。
跋敕 [ bá chì ]
亦作“跋勅”。谓撰写诏敕。亦泛指起草官文书。
郊父 [ jiāo fù ]
古代职掌王畿内兵马军事的官吏。《穆天子传》卷一:“丙寅,天子属官效器,乃命正公郊父,受勅宪。” 郭璞 注:“郊父,即…
奉敕 [ fèng chì ]
(一)、亦作“奉勅”。奉皇帝的命令。(二)、指奉师长之命。
墨敕 [ mò chì ]
亦作“墨勅”。由皇帝亲笔书写,不经外廷盖印而直接下达的命令。
君子三戒 [ jūn zǐ sān jiè ]
戒:戒规。君子有三条戒规:少年时戒美色;壮年时戒殴斗;老年时戒贪图。
佛戒 [ fó jiè ]
佛教的戒律。有五戒、十戒、五百戒等。
戒鉴 [ jiè jiàn ]
(一)、见“戒鑑”。(二)、亦作“戒鉴”。警戒;引以为戒。
俗戒 [ sú jiè ]
(一)、指有漏的戒。(二)、指五戒和八戒等在家戒。
十重 [ shí zhòng ]
佛家语。一条重要的戒律。与四十八轻戒相对。即:杀戒、盗戒、淫戒、妄语戒、酤酒戒、说四众过戒、自赞毁他戒、悭惜加毁戒、…
戒法 [ jiè fǎ ]
佛教语。谓如来所制戒律之法。有五戒、八戒、十戒、具足戒等。后亦泛指戒律。
三戒 [ sān jiè ]
(一)、三种宜加警惕的行为。戒色、戒斗、戒得。(二)、三种宜加警惕的行为。戒妄出入、戒妄言语、戒妄忧虑。(三)、三种…
三事戒 [ sān shì jiè ]
身净戒,言净戒,意净戒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