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举两取 [ yī jǔ liǎng qǔ ]
会试 [ huì shì ]
明清两代由各省举人参加的在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。每三年即乡试的次年春举行一次,录取后称贡士,第一名称会元。会试录取后即…
会元 [ huì yuán ]
明清两代科举制度中,会试录取的第一名。
探花 [ tàn huā ]
明清两代称科举殿试考取一甲(第一等)第三名的人
举人 [ jǔ rén ]
明清两代科举制度中,乡试录取后称举人。
乡试 [ xiāng shì ]
明清两代在各省省城举行的科举考试。每三年的秋天举行一次,录取后称举人,第一名称解元。举人可参加次年春天在京城举行的会…
两榜进士 [ liǎng bǎng jìn shì ]
即进士。科举时代,谓考取举人的榜为乙榜,考取进士的榜为甲榜,进士名列两榜,故称。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一回:“原来这王乡绅…
秀才 [ xiù cai ]
汉以后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。明清两代院试录取后称生员,通称秀才。
贡士 [ gòng shì ]
明清两代科举制度中,会试被 录取者称贡士。
一举两全 [ yī jǔ liǎng quán ]
一举两全(一舉兩全) 谓一举措而能顾全两面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郭淮传》:“兵不远西,而胡交自离,此一举而两全之策也。”…
一举两失 [ yī jǔ liǎng shī ]
举:举动。指一件事带来两方面的损失。
及第 [ jí dì ]
科举时代考试中选,特指考取进士,明清两代只用于殿试前三名:状元及第。
刺彪 [ cì biāo ]
犹刺虎。喻一举两得。
抽引 [ chōu yǐn ]
(一)、抽取引出。(二)、提拔荐举。
一举两利 [ yī jǔ liǎng lì ]
举:举动、动作。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。
一举两便 [ yī jǔ liǎng biàn ]
举:举动、动作。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。
两举 [ liǎng jǔ ]
两次参加科举考试。 宋 司马光 《涑水记闻》卷三:“先朝时,锁厅举进士者。时有一人以为奇异,试不中,皆以责罚为私罪。…
搴旗 [ qiān qí ]
(一)、拔取敌方旗帜。(二)、高举旗帜。
刺虎持鹬 [ cì hǔ chí yù ]
比喻待机行事,一举两得。
牓眼 [ bǎng yǎn ]
即榜眼。科举殿试考取一甲第二名者。
一举两得 [ yī jǔ liǎng dé ]
做一件事,能同时得到两方面的好处。汉刘珍等《东观汉记·耿弇传》:“吾得临淄,即西安孤,必覆亡矣,所谓一举而两得者也。…
院试 [ yuàn shì ]
明清两代在各省由学政主持的科举考试。因学政的官署称提督学院,故名。府试录取后可参加院试,院试录取后称生员,即秀才。是…
牓元 [ bǎng yuán ]
即榜首。科举考试同榜录取中的第一名。
科法 [ kē fǎ ]
(一)、法令;宗教戒律。(二)、指科举取士之法。
联魁 [ lián kuí ]
科举时代在乡试、会试中接连考取第一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