岂渠 [ qǐ qú ]
见“岂遽”。
岂遽 [ qǐ jù ]
亦作“岂渠”。亦作“岂鉅”。犹怎么,难道。
渠央 [ qú yāng ]
匆遽完结。渠,通“ 遽 ”。 晋 陶潜 《读<山海经>》诗之八:“方与三辰游,寿考岂渠央?” 宋 王安石 《送程公辟…
支渠 [ zhī qú ]
从干(gàn)渠引水到斗(dǒu)渠的渠道。
斗渠 [ dǒu qú ]
由支渠引水到毛渠或灌区的渠道。
河渠 [ hé qú ]
河和渠,泛指水道:河渠纵横。兴水利,开河渠。
岂唯 [ qǐ wéi ]
亦作“岂惟”。亦作“岂维”。难道只是;何止。《左传·襄公二年》:“吾子之请,诸侯之福也,岂唯寡君赖之。”《庄子·逍遥…
渠挐 [ qú ná ]
即渠疏。《广雅·释器》:“渠挐谓之杷。”参见“ 渠疏 ”。
通沟 [ tōng gōu ]
疏通沟渠畅通的沟渠。
渠椀 [ qú wǎn ]
亦作“渠碗”。用车渠壳作的碗。车渠,大贝,产海中,背上垄纹如车轮之渠,其壳内白晳如玉。
通渠 [ tōng qú ]
(一)、开通河渠。(二)、畅通的河渠。
渠叟 [ qú sǒu ]
即渠搜。《汉书·地理志上》:“织皮 昆崘 、 析支 、 渠叟 , 西戎 即敍。” 颜师古 注:“ 昆崘 、 析支 、…
郑白 [ zhèng bái ]
(一)、战国时筑郑国渠的郑国与汉武帝时筑白渠的白公的并称。(二)、郑国渠和白渠的并称。在今陕西省境。
阴渠 [ yīn qú ]
(一)、山北的沟渠。(二)、暗渠。
六辅渠 [ liù fǔ qú ]
古代 关中 地区六条人工灌溉渠道的总称。汉 元鼎 六年(公元前111年),左内史 儿宽 在 郑国渠 上游南岸开凿六小…
灌渠 [ guàn qú ]
灌溉渠供引水浇灌田地的渠道。
渠长 [ qú cháng ]
(一)、渠魁,首领。(二)、官名。指掌管河渠的官。
渠疏 [ qú shū ]
亦作“ 渠疎 ”。农具名。即耙。《方言》第五:“杷, 宋 魏 之间谓之渠挐,或谓之渠疏。” 唐 陆龟蒙 《幽居赋》:…
渠廋 [ qú sōu ]
即渠搜。《大戴礼记·五帝德》:“南抚 交阯 、 大教 、 鲜支 、 渠廋 、 氐 、 羌 。”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…
渠道渗漏 [ qú dào shèn lòu ]
当渠道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,渠水穿过透水岩土渗漏到渠道深部和外侧的现象。
飘兀 [ piāo wū ]
飘荡;摆动。 宋 欧阳修 《沧浪亭》诗:“岂如扁舟任飘兀,红渠緑浪摇醉眠。” 清 黄景仁 《初更后有携酒食至者欣然命…
圳沟 [ zùn gōu ]
水渠、沟渠。如:「鱼儿在圳沟里游来游去。」
进水闸 [ jìn shuǐ zhá ]
指渠道从河流、水库等引水的建筑物。位于渠道进口,其作用为控制入渠水量,并可防止或减少河流泥沙进入渠道。
毛渠 [ máo qú ]
从斗(dǒu)渠引水送到每一块田地里的小渠道。
修渠 [ xiū qú ]
长渠也。晋、挚虞〈槐赋〉:「上拂华宇,下临修渠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