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战 [ xiào zhàn ]
(一)、阅兵校武。(二)、犹交战。
战功彪炳 [ zhàn gōng biāo bǐng ]
作战时表现杰出,战绩辉煌。如:「吴上校在上次的战役中出生入死,战功彪炳,政府特颁荣誉勋章加以表扬。」
午校 [ wǔ xiào ]
中午上课的学校。抗日战争时期边区政府为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所办的补习学校之一。
据慢 [ jù màn ]
傲慢。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据慢骄奢,则兇从之。” 吴师道 补校:“据、倨通借。”
高校战争 [ gāo xiào zhàn zhēng ]
学校战斗 [ xué xiào zhàn dòu ]
学校战争 [ xué xiào zhàn zhēng ]
政治大学 [ zhèng zhì dà xué ]
大学之一。前身为中央党务学校,1929年改制为中央政治学校,校址设于南京。对日抗战期间,学校随政府西迁至重庆小温泉。…
客战 [ kè zhàn ]
在异乡作战。《资治通鉴·后梁均王贞明三年》:“小校 宫彦璋 与士卒谋曰:‘……吾儕捐父母妻子,为人客战,千里送死,而…
别席 [ bié xí ]
饯别之筵席也。唐、曹公〈送陈樵校书归泉州〉诗:「别席侵残漏,归程避战鼙。」
北碚 [ běi bèi ]
地名。位于四川省重庆市北方,对日抗战期间,学校、文化机关多迁设于此。
预科学校 [ yù kē xué xiào ]
英国教育制度中产生的独有教育机构,是为备战在会考后的高考而设的学校。
复兴岗 [ fù xīng gāng ]
地名:(1) 位于四川重庆市浮图关。(2) 在台北市北投区,为政治作战学校的所在地。
骞短 [ qiān duǎn ]
亏损缺少。《后汉书·仲长统传》:“未逮三年,校计騫短,坐视战士之蔬食,立望饿殍之满道。”
交通大学 [ jiāo tōng dà xué ]
前身为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。校名几经更改,1921年与1928年先后定名为交通大学。抗日战争时曾迁往重庆,…
西南联大 [ xī nán lián dà ]
西南联大的全称为西南联合大学,系抗战期间由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与私立南开大学三校合组而成。1937年(1937),…
桑德森 [ sāng dé sēn ]
桑德森(1857~1922)为英中学学教师,曾重大改革昂德尔(Oundle)学校,对中学教育课程和教学法,引起重…
牙校 [ yá xiào ]
低级武官。《新唐书·石雄传》:“﹝ 石雄 ﹞少为牙校,敢毅善战,气盖军中。” 宋 洪迈 《容斋续笔·银青阶》:“国朝…
左校尉 [ zuǒ xiào wèi ]
东汉灵帝时,在京都洛阳,设立西园八校尉,即上军校尉、中军校尉、下军校尉、典军校尉、左校尉、助军左校尉、右校尉、助军右…
杜聿明 [ dù yù míng ]
(1905-1981)陕西米脂人。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。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。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。抗日战争期间,…
闻一多 [ wén yī duō ]
诗人,学者。湖北浠水人。1922年留学美国。1925年回国,参与主编《晨报》副刊《诗镌》。后任武汉大学、青岛大学、清…
公学 [ gōng xué ]
原指 英国 为贵族子女开设的一种私立寄宿中学。著名的有伊顿公学、哈罗公学等。鸦片战争后我国一些由教会或公私团体办的学…
逸本 [ yì běn ]
指散佚失传的本子。《社会科学战线》1985年第1期:“﹝ 陈乃乾 ﹞认为凡具有校勘价值的孤本、逸本,抵得上 宋 元 …
校官 [ xiào guān ]
具有大校、上校、中校或少校军衔的军官
抗日军政大学 [ kàng rì jūn zhèng dà xué ]
简称抗大。全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。1937年初由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改称,校址在延安。学员以从部队中抽调的干部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