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墒 [ kāi shāng ]
耕地时,先用犁开出一条沟来,以便顺着这条沟犁地。也叫开犁。
开犁 [ kāi lí ]
(一)、一年中开始耕地。(二)、开墒。
跑墒 [ pǎo shāng ]
也说走墒。失墒的通称。
墒壠 [ shāng lǒng ]
田垄。 梁斌 《红旗谱》二三:“墒垅上长出一卜卜的药葫芦苗,开着小花儿。”
墒垄 [ shāng lǒng ]
同“墒壠”。田垄。
打墒沟 [ dǎ shāng gōu ]
山东沂水乡下种庄稼讲究,为了不影响别人地里庄稼的生长,也是相互留出一条沟来,这条沟又叫“墒沟”,种第一垄庄稼,又叫“…
晾墒 [ liàng shāng ]
采取措施,降低土壤的湿度。《人民日报》1966.2.20:“雨多地湿和地下水位高的棉田,开沟晾墒,排渍,降底地下水位…
铲蹚 [ chǎn tāng ]
铲除庄稼地里的杂草,并使土壤疏松,确保墒情
底墒 [ dǐ shāng ]
种庄稼以前土壤中已有的水分:今春雨水多,底墒好。
保温 [ bǎo wēn ]
保持温度,通常指使热不散出去:保温杯。积雪可以保温保墒。
冬耕 [ dōng gēng ]
为保墒、除虫、培养地力,在冬季翻松土地。
失墒 [ shī shāng ]
通称跑墒。土壤中所含的水分受到风吹日晒而蒸发散失。
领墒 [ lǐng shāng ]
指走在垄沟里负力最重的牲口带领同类合耕。 李文元 《婚事》:“哈,母牛还能领墒呀。”
耙耱 [ pá mò ]
土地翻耕后碎土和平地的统称。如:这一大片棉田正在施肥浇水,耕翻平整,耙耱保墒。
保墒 [ bǎo shāng ]
使土壤中保存一定的水分,以适合于农作物出苗和生长。保墒的主要方法是耙地、镇压、中耕和采用塑料地膜覆盖技术。
趁墒 [ chèn shāng ]
谓趁着土壤有适合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的湿度。 王汶石 《土屋里的生活》:“午后,地面渐渐酥松,正是播棉时节。各社都趁墒…
起墒 [ qǐ shāng ]
谓将农田整理成宜于保存一定水分,适合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的畦。 仇智杰 《春水满了》:“社员们挽起裤脚,光着脚丫泡到春…
撒开 [ sā kāi ]
(一)、撇开,散开。(二)、张开,放开。
开门 [ kāi mén ]
打开门有人敲门,快开门去开始营业理发店9点开门敞开大门地;公开地开门整党开门整风
开拆 [ kāi chāi ]
(一)、开放;开裂。(二)、拆开,开封。
开基 [ kāi jī ]
(一)、犹开国。谓开创基业。(二)、开创;开始。
开启 [ kāi qǐ ]
(一)、打开:这种灭火器的开关能自动开启。开启闸门。(二)、开创:开启一代新风。
开辟 [ kāi bì ]
打通;开拓开辟光辉的未来创立开辟航线开办开辟专栏
掰开 [ bāi kāi ]
裂开;打开;剥开。
打开 [ dǎ kāi ]
[释义](1) (动)揭开;拉开;解开。打开盒子看一看。(作谓语) (2) (动)使停滞的局面开展;狭小的范围扩大。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