兵乱 [ bīng luàn ]
由战争造成的混乱局面;兵灾:屡遭兵乱。
乱兵 [ luàn bīng ]
叛乱或溃散的兵。
兵慌马乱 [ bīng huāng mǎ luàn ]
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。出 处 明·陆华甫《双凤记》第二一折:“乱纷纷东逃西窜,闹烘烘兵荒马乱,一路奔回气尚…
兵寇 [ bīng kòu ]
(一)、敌兵或乱兵的侵扰。(二)、乱兵和贼寇。
盗兵 [ dào bīng ]
(一)、以狡诈手段取胜之兵。(二)、叛乱之兵。(三)、谓盗取兵权。指叛乱。
称乱 [ chēng luàn ]
举兵作乱。
锋燹 [ fēng xiǎn ]
兵乱、战火。
锋烟 [ fēng yān ]
谓兵乱、战火。
炸营 [ zhà yíng ]
兵营发生骚乱,比喻人群骚动,乱成一团。
乱挝 [ luàn wō ]
激烈敲打也,乱敲鼓也。宋、汪元量〈闻父老谈兵〉诗:「昔闻天兵入西蜀,鞞鼓乱挝裂岩谷。」
兵乱年荒 [ bīng luàn nián huāng ]
兵革互兴 [ bīng gé hù xīng ]
兵革:兵器衣甲,比喻战争;兴:发起,发动。互相发动战争,战乱相继发生。形容时局不安定,战乱频繁。
阻乱 [ zǔ luàn ]
谓武人拥兵或恃险作乱。
定乱 [ dìng luàn ]
平定祸乱。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檄移》:“夫兵以定乱,莫敢自专。” 唐 柳宗元 《愈膏肓赋》:“非药曷以愈疾…
乱鬬 [ luàn dòu ]
纷乱战斗也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下》:「诸长吏牧守皆自乱鬬,中兵而死。」
逆兵 [ nì bīng ]
(1).旧指背理而动的军队。《吴子·图国》:“其名又有五:一曰义兵,二曰强兵,三曰刚兵,四曰暴兵,五曰逆兵。”(2)…
下将 [ xià jiāng ]
才能拙劣之将。《淮南子·兵略训》:「下将之用兵也,博闻而自乱。」
兵戈扰攘 [ bīng gē rǎo rǎng ]
兵戈:武器,指战争;扰攘:纷乱。形容战争时期社会秩序的动荡混乱。
金革之患 [ jīn gé zhī huàn ]
金革:兵器和铠甲;患:灾祸。指战乱。
蟹慌蟹乱 [ xiè huāng xiè luàn ]
指虾蟹成灾,将稻谷荡尽。旧因以为兵乱的征兆。现多形容乱作一团。
金革之难 [ jīn gé zhī nàn ]
金革:兵器和铠甲;难:灾难。指战乱。
乱剧 [ luàn jù ]
甚乱也。《论语·语增》:「失军亡众,几死一再,然后得天下,用兵苦诛乱剧。」
小兵 [ xiǎo bīng ]
(一)、小规模的战乱。(二)、军队里的兵。
金革之世 [ jīn gé zhī shì ]
金革:兵器和铠甲;世:时代。战乱的年月。
雒阳鹅 [ luò yáng é ]
洛阳 的鹅。常用为胡人兵乱之典。雒,通“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