牧区 [ mù qū ]
(一)、放牧的地方。(二)、以畜牧为主的地区。
牧主 [ mù zhǔ ]
牧区中占有牧场、牲畜,雇用牧工的人。
牧户 [ mù hù ]
牧区中以畜牧为业的家庭。
牧群 [ mù qún ]
放牧的成群牲畜(多指牧区的)
纳仁 [ nà rén ]
新疆牧区的一种佳肴,具有明显的牧区特色。这种佳肴也叫手抓肉或手抓羊肉面。
苏木 [ sū mù ]
内蒙古自治区牧区的相当于乡的行政区划单位。[蒙]
放牧区 [ fàng mù qū ]
荛牧 [ ráo mù ]
打草与放牧。亦指打草与放牧的人。 唐 柳宗元 《童区寄传》:“童 区寄 者, 郴州 蕘牧儿也,行牧且蕘。” 清 唐孙…
黑灾 [ hēi zāi ]
由于持续干旱,造成牧区牲畜大量死亡的灾害(区别于“白灾”)。
区域环境 [ qū yù huán jìng ]
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自然和社会因素的总和。是一种结构复杂,功能多样的环境。分自然区域环境(如森林、草原、冰川、海洋)、…
冬窝子 [ dōng wō zǐ ]
游牧地区严冬为畜群所选防寒避风的地方。
土事 [ tǔ shì ]
(一)、指区域内的农牧等各种职事。(二)、建筑工程。
行牧且荛 [ xíng mù qiě ráo ]
一边放牛,一边打柴。行,从事,做。且,连接同时做的两个动作童区寄者,郴州荛牧儿也。行牧且荛。&;&;唐&
果洛 [ guǒ luò ]
我国少数民族之一。属西部藏族系。人口约三十万以上,以游牧兼狩猎为生。游牧区自青海东南部、安多藏区东界,延至西康北部、…
毡房 [ zhān fáng ]
牧区人民居住的圆顶帐篷,用毡子蒙在木架上做成。
马背学校 [ mǎ bèi xué xiào ]
指牧区教师骑着马到各放牧点巡回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。《人民日报》197(四)、(五)、14:“裕固草原出现了教育与生产…
虚所 [ xū suǒ ]
集市。唐 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:“童寄 者,郴州 蕘牧儿也,行牧且蕘。二豪贼劫持反接,布囊其口,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。…
山牧季移 [ shān mù jì yí ]
高山区在森林线以上的草原,夏季牧草丰盛,牧民于春初驱畜上山,草尽后,更盘旋而上,实施山牧;到了夏末秋初,山上天气变冷…
逐水草而居 [ zhú shuǐ cǎo ér jū ]
一种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。因居于半乾燥地区,当一地的水草食尽后,必须迁徙到另一地放牧,故称为「逐水草而居」。
奠牧 [ diàn mù ]
指诸侯蕃国。亦指其所辖治的区域。《文选·颜延之<应诏宴曲水作>诗》:“有睟睿蕃,爰履奠牧。” 李善 注:“诸侯得祀名…
轮牧 [ lún mù ]
把一定范围的草原划为几个区,轮流牧放。可以保证牧草轮流恢复生长,使牲畜经常吃到好草,也有利于保护草原生态。
阴山山脉 [ yīn shān shān mài ]
中国东西向主要山脉之一。横贯内蒙古中部,由大青山、狼山等组成。海拔2000米左右。北坡平缓,南侧为断崖。中国内流区和…
鄂温克族 [ è wēn kè zú ]
中国少数民族之 一。人口(二)、6万(1990年)。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。有本民族语言。牧区用蒙文,农区用汉…
游畜 [ yóu chù ]
放牧。《新唐书·柳冕传》:“又置五区於 泉州 ,悉索部内马驴牛羊合万餘游畜之。”
老羊皮 [ lǎo yáng pí ]
毛粗皮厚的劣等羊皮。北方、西北等地区的农牧民多用以制衣,且不挂面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