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死 [ bàn sǐ ]
(一)、快要死亡:那些被风刮倒的树已经半死。(二)、形容受到的折磨、摧残极深:打个半死。气得半死。
半死辣活 [ bàn sǐ là huó ]
半死辣活 见“ 半死不活 ”。
半死不活 [ bàn sǐ bù huó ]
(一)、形容快要死的样子:这些半死不活的秧苗怕缓不过来了。(二)、形容没有精神,没有生气的样子。
半死半活 [ bàn sǐ bàn huó ]
形容被折磨得很惨或死气沉沉,没有生气。
半死半生 [ bàn sǐ bàn shēng ]
(一)、未全死。(二)、比喻无意义、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。
要死不活 [ yào sǐ bù huó ]
半死不活。
死模活样 [ sǐ mó huó yàng ]
半死不活的样子。
梧桐半死 [ wú tóng bàn sǐ ]
比喻丧失配偶。
半生半死 [ bàn shēng bàn sǐ ]
半死梧桐 [ bàn sǐ wú tóng ]
出自唐·白居易《为薛台悼亡》,比喻丧失配偶。
银耳 [ yín ěr ]
真菌的一种,白色,半透明,富于胶质。生长在枯死或半枯死的栓皮栎等树上。用作滋养品。也叫白木耳。
含笑半步颠 [ hán xiào bàn bù diān ]
只要笑一下半步之内必死无疑。
黼杀 [ fǔ shā ]
古代贵族死后小敛前套在下半身、半边不缝合的尸袋,绛色丝质,画有黑白斧形。
生炁 [ shēng qì ]
道教认为,从半夜至次日中午之气为“生炁”。区别于从日中至半夜之“死炁”。炁,同“气”。
半气 [ bàn qì ]
半口气息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丹砂可学赋》:“懅生死於半气,惜百年於一光。” 南朝 梁 江淹 《横吹赋》:“重一命而…
乱遯 [ luàn dùn ]
纷纷逃窜也。《后汉书·盖延传》:「永军乱遯,没溺死者大半。」
疋半停分 [ pǐ bàn tíng fēn ]
犹言对半均分。元无名氏《杀狗劝夫》第一折:“若不是死了俺娘亲和父亲,这家私和你疋半停分。”
入土 [ rù tǔ ]
埋到坟墓里:入土为安。半截儿入土(指离死亡不远了)。
偏死 [ piān sǐ ]
偏枯,半身不遂。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民溼寝则腰疾偏死,鰌然乎哉?”
余丧 [ yú sàng ]
指父母以外的亲属之丧。《唐律疏议·诈伪·父母死言馀丧》:“诸父母死应解官,诈言餘丧不解者,徒二年半。”
半歇 [ bàn xiē ]
一会;半晌。《水浒传》第四回:“﹝ 鲁智深 ﹞下得亭子,松树根边又坐了半歇,酒越涌上来。”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一回:“﹝…
死屍 [ sǐ shī ]
人死后的骸体。《三国演义.第八四回》:「先主遥望遍野火光不绝,死屍重叠,塞江而下。」《儒林外史.第三五回》:「到三更…
一时半霎 [ yī shí bàn shà ]
yī shí bàn shà 一时半霎(一時半霎) 犹一时半刻。 元 郑光祖 《倩女离魂》第二折:“我覷这万水千山,…
淹淹牵牵 [ yān yān qiān qiān ]
形容疾病纠缠不已。明唐顺之《与胡梅林总督书》之十二:“脾胀之病,非旬日所积,亦非旬日可遣,淹淹牵牵,半死半活人也。”
活鬼 [ huó guǐ ]
指半死不活的人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二三回:“﹝ 牛浦 ﹞屙到三四天,就像一个活鬼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