枯骨之余 [ kū gǔ zhī yú ]
枯骨之余(枯骨之餘) 谓将死之人。《云笈七籤》卷四:“夫人叩头自搏而言曰:‘ 华存 卑贱,枯骨之餘。自处尘垢,久染浊…
生肉枯骨 [ shēng ròu kū gǔ ]
生肉枯骨 犹言生死肉骨。《晋书·刑法志》:“至义畅于三代之际,遗风播乎百世之后,生肉枯骨,惠侔造化。”参见“ 生死肉…
一聚枯骨 [ yī jù kū gǔ ]
一聚:一堆。一堆枯朽的骨头。指人死已久。
枯骨朽脊 [ kū gǔ xiǔ jǐ ]
指暴露于野外无主的尸骸。《管子·度地》:“春不收枯骨朽脊,伐枯木而去之,则夏旱至矣。”
冢中枯骨 [ zhǒng zhōng kū gǔ ]
冢:坟墓。坟墓里的枯骨。比喻没有力量的人。
泽及枯骨 [ zé jí kū gǔ ]
泽:恩泽;枯骨:死去已久的人。恩泽及于死者。形容给人恩惠极大。
枯骨死草 [ kū gǔ sǐ cǎo ]
指龟甲、蓍草。对占卜用具的轻蔑说法。汉王充《论衡·卜筮》:“周武王伐紂,卜筮之,逆。占曰:‘大凶。’太公推蓍蹈龟而曰…
枯骨税 [ kū gǔ shuì ]
古代苛税的一种。耕牛死后还要缴的税。《续资治通鉴·宋真宗咸平三年》:“及 潘美 定 湖南 ……营田户给牛,岁输米四斛…
枯骨 [ kū gǔ ]
尸体腐烂后剩下的骨头。
枯草死骨 [ kū cǎo sǐ gǔ ]
见“枯骨死草”。
枯茎朽骨 [ kū jīng xiǔ gǔ ]
意指枯槁的草茎,腐烂的骨头。比喻腐朽的事物。
白如枯骨 [ bái rú kū gǔ ]
中医上指苍白而枯槁不泽的病色。见于久病气血俱虚,畏气衰败,如严重的失血、贫血及呼吸衰竭等。
枯髀 [ kū bì ]
犹枯骨。髀,股骨。
骷髅 [ kū lóu ]
干枯无肉的死人的全副骨骼干枯无肉的死人颅骨
朽胔 [ xiǔ zì ]
犹枯骨。胔,鸟兽残骨。
朽骼 [ xiǔ gé ]
枯骨。借指博戏中的骨骰子。
枯骼 [ kū gé ]
枯骨残骸。
枯骸 [ kū hái ]
尸骸;枯骨。
枯尸 [ kū shī ]
干枯的尸骨。
泽枯 [ zé kū ]
见“泽及枯骨”。
泽骨 [ zé gǔ ]
见“泽及枯骨”。
遗枯 [ yí kū ]
指弃置的枯骨。
槁骨腐肉 [ gǎo gǔ fǔ ròu ]
槁:枯干;腐:腐烂。枯槁的骨头,腐烂的肉。指死者。
呻鸣 [ shēn míng ]
谓发出凄楚的声音。 汉 王充 《论衡·论死》:“然而枯骨时呻鸣者,人骨自有能呻鸣者焉。”
焦瘦 [ jiāo shòu ]
枯瘦。 唐 李端 《瘦马行》:“眼中有泪皮有疮,骨毛焦瘦令人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