飘下红雪:喜马拉雅山5000米以上的冰雪表面,常点缀着血红色的斑点,远看如同红雪。
山岳冰川:也称“高山冰川”。发育于高山地区的冰川,规模比大陆冰川小,形态受地形影响。多分布于中低纬度高…
踏冻:踏着冰冻。谓冒着严寒。 唐 白居易 《风雪中作》诗:“踏冻侵夜行,凌寒未明起。” 清 王元勋 《…
冰山:冰冻形成的山;冰层长年不化的高山;两极地带的冰川,入海口处常结成巨大的冰块,受海浪冲击而断裂,漂…
伊拉玛博罗:山名。在青海省南境。即〈禹贡〉之积石,是为大积石山。《唐书·吐蕃传》称为紫山,《元史·地理…
雪橇:(一)、一种在冰雪上滑行的没有轮子的交通工具。多用畜力拉动。(二)、体育运动项目之一。比赛时,人…
冰锥群:冰锥群 bīng zhuī qún 简介 冰锥群是自然界奇特的景象之一,它主要分布在高海拔,终…
雪线:高山终年积雪区与融雪区的分界线。它的高度一般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。如坦桑尼亚北部的乞力马扎罗山(在…
冰的地貌:冰河 glacier在积雪深厚的地区,下层的冰雪受到重压,重新结晶成冰;大规模的冰体受到重力…
斲冰:亦作“斵冰”。1.击冰;斫冰。 南朝 宋 鲍照 《发长松遇雪诗》:“饮泉冻马骨,斵冰伤役疲。” …
雪岭:(一)、积雪的山岭。 唐 卢纶 《从军行》:“雪岭无人跡,冰河足雁声。” 唐 慧净 《杂言》诗:…
冰川:在高山和两极地区,沿斜坡滑移的大冰块称为冰川
冰肌: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藐 姑射 之山,有神人居焉,肌肤若冰雪,淖约若处子。”后用“冰肌”形容女子纯…
降奚:俘虏。 唐 王建 《塞上》诗之二:“断雁逢冰磧,回军占雪溪;夜来山下哭,应是送降奚。”
冰湖:(一)、结了冰的湖泊。(二)、高山洼处冰川消失后形成的湖泊。
昆仑山脉:亚洲著名山脉。西起帕米尔高原,横贯西藏和新疆间,向东延入青海境内。主要支脉有阿尼玛卿山、可可…
凌锥:冰锥。指滴水凝成的锥形的冰。 杨朔 《三千里江山》第五段:“原来洞子高头结着挺厚的冰,挂满凌锥。…
梅里雪山:梅里雪山 - 简介 梅里雪山(Meri Snow Mountain)又称雪山太子,位于云南省…
冰筯:冰柱。 五代 王仁裕 《开元天宝遗事·冰筯》:“冬至日大雪,至午雪霽有晴色,因寒所结簷溜皆为冰条…
托木尔峰:天山山脉最高峰。在新疆西部。海拔7435米。冰川广布,面积达2800平方千米,是中国主要的冰…
攀冰:攀冰由攀岩运动发展而来,是攀登高山、雪山的必修科目,更是登山运动的基本技能之一。目前攀的冰主要分…
雪橇运动:滑雪运动项目之一。乘木制或金属制的双橇滑板在专设的冰雪线路上作高速滑降、回转的运动。雪橇可分…
冰天:指极北苦寒之地或极高甚寒之处。《文选·江淹<杂体诗·效袁淑从驾>》:“文軫薄 桂海,声教烛冰天。…
第四纪气候:指第四纪冰川活动期的气候。第四纪是距今约200万年前开始的地球史上最近一次大冰川期,大冰期…
秦雪:秦 地之雪。亦泛指白雪。明 徐渭《丁卯六月十五鼓梦一宪公更讯予狱》诗:“太白 高 秦 雪,材官选…